Skip to main content 第九课:人工智能基础
课程目标
- 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: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人工智能是什么,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。
- 理解人工智能如何“学习”:简单介绍机器学习的概念,让学生知道计算机通过数据学习和做出预测。
- 激发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好奇心:通过有趣的活动和例子,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的神奇之处,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。
课程大纲
一、课程导入(10分钟)
- 引入话题:提问学生:“你们觉得机器人和电脑有‘大脑’吗?它们怎么知道要做什么?”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如何“思考”和“学习”。
- 初步介绍:老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人工智能的概念,说明人工智能是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技术。
二、课程主体内容(25分钟)
- 什么是人工智能?(10分钟)
- 人工智能的定义: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,解释它是一种让计算机模仿人类的学习、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- 常见应用: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AI的应用,比如语音助手(如Siri)、自动驾驶、推荐系统等,让学生感受到AI就在他们身边。
- 人工智能如何学习?(10分钟)
- 机器学习的概念:简单介绍机器学习,解释计算机通过大量的数据来学习并进行预测或分类的过程。
- 例子演示:展示一个简单的机器学习例子,比如“图片分类”,说明计算机如何通过观察大量猫和狗的图片来学会区分它们。
- 小游戏:猜测图片:展示几张图片,询问学生如何判断图片中的内容,引导他们理解数据和模式识别的概念。
- 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(5分钟)
- AI的优缺点:简要介绍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局限性,例如AI擅长处理大量数据但缺乏人类的情感判断。
- 合作的意义:讨论人工智能如何与人类合作,增强人类的能力而不是取代人类,比如医生利用AI辅助诊断病情。
三、互动环节:设计自己的AI(10分钟)
- 项目介绍:让学生想象并设计一个他们认为有趣的AI,可以帮助人们完成特定任务,比如“帮助学习的AI”或“会提醒饮水的AI”。
- 分组讨论:学生分组分享他们的创意,讨论AI可以如何“学习”和“帮助人们”,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四、课程总结与提问(5分钟)
- 复习要点:总结人工智能的概念、应用和基本的学习方式。
- 问答环节:回答学生的问题,鼓励他们课后多观察生活中与AI相关的事物,并在下节课分享。
教学资源
- 图片和视频:展示AI的实际应用,如自动驾驶、语音识别、图片识别等,帮助学生直观理解。
- 互动工具:如使用简单的AI演示软件或网站,让学生观察AI如何进行图片分类或数据处理。
课后活动
- 动手任务:让学生尝试在网上找到一个有趣的AI应用(如语音助手、推荐系统等),并尝试使用它,记录他们的体验。
- 思考任务:让学生思考AI如何帮助人们解决日常问题,并下节课分享他们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