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 第二课:计算机历史与影响
课程目标
-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: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,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从早期计算工具到现代计算机的演变过程。
- 认识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:让学生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改变。
- 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的兴趣:通过互动活动,引导学生思考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变化,激发他们对技术发展的好奇心。
课程大纲
一、课程导入(10分钟)
- 问题引导:向学生提出问题:“你觉得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?它长什么样子?”并让他们大胆猜测。
- 简短讨论: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,接着老师介绍计算机历史将从哪里开始。
二、课程主体内容(25分钟)
- 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(10分钟)
- 计算工具的诞生:讲述古代计数工具如算盘和机械计算器的故事,让学生了解最早的“计算机”。
- 第一台现代计算机:展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图片,讲解它的巨大体积和有限功能,帮助学生感受技术的进步。
- 计算机发展关键节点(10分钟)
- 重要发明:简要介绍一些里程碑式的计算机发明,如晶体管、集成电路、个人电脑(PC)的诞生。
- 技术进步的速度:展示计算机从几十平方米到小型PC、再到笔记本电脑、智能手机的演变过程,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小。
- 计算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(5分钟)
- 实例展示:通过具体例子展示计算机在生活中的作用,如帮助医生诊断、学生学习、家庭娱乐等,帮助学生体会计算机的广泛应用。
三、互动环节:想象未来的计算机(10分钟)
- 头脑风暴: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想象未来的计算机会是什么样子,比如是否会更加智能、更加便携、或者更加友好。
- 分享与讨论: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,培养他们对科技未来的想象力,并与他们讨论技术进步带来的可能性和挑战。
四、课程总结与提问(5分钟)
- 总结课程要点: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。
- 问答环节:解答学生的问题,并鼓励他们回家和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计算机历史故事。
教学资源
- 图片和视频:展示早期计算机(如ENIAC)、现代笔记本、智能手机等的对比。
- 道具:如果可能,准备算盘或小型机械计算器,给学生一个动手体验的机会。
- 白板或互动屏幕:便于进行历史时间线的展示。
课后活动
- 讨论任务:鼓励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计算机,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,然后下次课分享他们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