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 第十一课: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
课程目标
-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: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,了解网络如何让计算机之间互相连接和通信。
- 认识互联网的构成及应用:介绍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常见应用,帮助学生理解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。
- 培养网络安全意识:初步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,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。
课程大纲
一、课程导入(10分钟)
- 引入话题:向学生提问:“你们知道手机是怎么连接到网上的吗?计算机之间是如何‘聊天’的?”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方式。
- 初步介绍:简单介绍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设备相互连接而成的系统,帮助它们交换信息。进一步解释网络的不同类型(如本地网络和互联网)。
二、课程主体内容(25分钟)
-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(10分钟)
- 网络的组成:介绍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,包括计算机、路由器、交换机等。
- 网络如何通信:用简单的比喻说明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。例如,数据可以比作一封信,通过“路由器”这个“邮递员”在设备之间传递。
- 本地网络和互联网:解释小型本地网络和全球互联网的区别,帮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本地网络访问更广泛的互联网资源。
- 互联网的构成与常见应用(10分钟)
- 互联网的结构:介绍互联网是全球计算机网络的集合。简单描述互联网的工作原理,比如网页如何通过浏览器从服务器获取信息。
- 常见互联网应用:展示学生日常使用的互联网应用,如社交媒体、电子邮件、视频通话等,帮助学生理解互联网的多功能性和便利性。
- 网络安全基础(5分钟)
- 安全上网的必要性:简要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,让学生认识到需要保护个人信息,避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。
- 基础网络安全建议:例如设置强密码、不透露个人信息等,帮助学生养成安全的上网习惯。
三、互动环节:模拟网络通信(10分钟)
- 模拟活动:分组模拟网络通信过程,每组扮演不同的网络设备(如计算机、路由器、服务器),通过“传递信息”展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路径。
- 分组讨论:学生分组讨论网络安全的必要性,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经验。
四、课程总结与提问(5分钟)
- 复习要点:总结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,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。
- 问答环节:回答学生的问题,鼓励他们在课后学习如何更安全地使用网络。
教学资源
- 图片和视频:展示网络设备的图片,演示网络数据传输的动画,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网络通信过程。
- 互动道具:如信封、标签等,用于模拟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。
课后活动
- 动手任务:让学生尝试设置一个简单的家庭局域网(如果有条件的话),并体验在本地网络中共享文件。
- 思考任务: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己使用互联网的方式,思考如何在不同场景下提高个人的网络安全性,并在下节课分享他们的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