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 第十课:大数据与数据分析入门
课程目标
- 了解大数据的概念: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大数据,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。
- 理解数据分析的基础: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案例,让学生了解如何从数据中发现有趣的信息。
- 培养数据意识: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,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并分析数据,养成数据思维的习惯。
课程大纲
一、课程导入(10分钟)
- 引入话题:提问学生:“你知道每天有多少信息在网上产生吗?”引导学生思考在他们生活中存在的数据,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。
- 初步介绍:简单介绍“大数据”的概念,说明随着科技进步,数据量快速增加,而“数据分析”是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。
二、课程主体内容(25分钟)
- 什么是大数据?(10分钟)
- 大数据的定义:介绍大数据是由大量、多样化、快速变化的数据组成的。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,例如社交媒体上的数据、天气数据等。
- 大数据的应用:展示大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,如推荐电影、社交平台的广告投放、疫情追踪等。通过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大数据的重要性。
- 数据分析的基础(10分钟)
- 数据收集和整理:简单介绍数据是如何收集和整理的。举例说明我们可以通过调查、网络收集等方式获取数据。
- 数据的分析方法:用图形化方式展示如何观察数据趋势、模式等。比如展示天气数据的变化趋势,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据的过程。
- 案例分析:数据中的故事(5分钟)
- 小案例展示:通过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案例(如学生每天的作息时间),演示如何从数据中发现有趣的规律。让学生看到数据如何“讲故事”并揭示隐藏的信息。
- 互动讨论:引导学生讨论其他生活中可以分析的数据(如每天的运动步数、上网时间等),并思考如何从中得出有趣的结论。
三、互动环节:设计自己的小型数据分析项目(10分钟)
- 项目介绍:学生选择一个主题,如“班级最喜欢的零食”或“每天的学习时间”,通过简单的方式(如问卷调查)收集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。
- 分组讨论: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收集、整理和展示数据,增强他们对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理解。
四、课程总结与提问(5分钟)
- 复习要点:总结大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分析的基本过程。
- 问答环节:回答学生的问题,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多关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。
教学资源
- 图片和视频:展示大数据的实际应用,如推荐系统、交通监测等,帮助学生理解大数据的现实作用。
- 图表工具:如简单的图表生成工具,帮助学生展示和分析数据。
课后活动
- 动手任务:让学生选择一个小主题(如“每天吃的水果种类”),收集一周的数据,并用图表展示结果。
- 思考任务: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应用数据分析,并下节课分享他们的想法。